本报讯(记者余传诗)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成了上海人文化生活中的盛大节日。与以往几届艺术节不同的是,今年国际艺术节系列活动首创了一项“青年戏迷系列交流演出”。戏曲界人士称:在培养青年演员和青年观众的同时,培养一支有文化、爱艺术的青年戏迷队伍是有远见、有意义的事,是主办单位为振兴民族戏曲办的又一件实事。
青年戏迷系列交流演出共推出京剧、越剧、沪剧、淮剧、评弹5个专场,近200名青年戏迷粉墨登场,他们中有工人、营业员、大学生,也有中学生和中学教师。韩麟是评弹名家范雪君的外孙,也是中纺大一年级的学生,他的一段《庵堂认母》唱出了蒋调弹词的淳厚婉转;越剧小生赵志刚与来自“戏迷沙龙”的徐敏同台演出了越剧电视剧《两代怨梦》的一段唱段,观看的“戏迷”不仅有来自上海的,也有来自南京和吴江的;青年业余沪剧大赛的十佳得主冯大琴、盛丽娟登台演唱了《鸡毛飞上天》和《绣荷包》,引来观众的连声叫好;被称为老年人艺术的京昆专场,登台演唱的20位戏迷,年龄最小的12岁,最大的也才24岁,言派小票友钱芸唱了一段《定军山》赢得彩声一片。
据了解,近年来上海开展“戏曲走近青年”、“校园四季歌”等大型戏曲普及工作,上海的青年戏迷群体正悄悄崛起,人数已有上千人。黄浦区京昆之友社通过举办京昆艺术讲座,组织普及京剧专场演出;金陵街道的越剧“惠丽迷俱乐部”成立4年来,自费刊印《越苑惠星》在青年戏迷中进行交流;黄浦区文化馆沪剧之友社每周举办“沪剧人家唱”已整整800期……上海青年戏迷普遍文化程度较高,艺术修养较好,他们主动请教名师,潜心研习艺术,成为上海戏曲舞台最忠实的观众群之一,也在上海群众性的戏曲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。